韦静怡:知之愈明,行之愈笃
韦静怡,本科是工科专业,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考研,并成功跨考至教育学专业,现于湖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攻读高等教育学方向。这一意义非凡的转型,恰似为她推开了一扇通往知识新境界的大门,极大地充实了她的知识体系,视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与延伸。在韦静怡的认知里,考研成功的核心要素可精炼概括为三个方面:如磐石般坚定不移的信念、如滴水穿石般持之以恒的努力,以及科学合理且高效实用的方法。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深入聆听她的经验自述。
信念如磐,笃定前行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被他人的言论影响,我们也许会不由得随波逐流,面对“考研热”,做决定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考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就业、逃避工作还是真的热爱所考的专业?当我决定跨考时,我认为首先要做的便是把“跨考”的标签撕掉,至少不要让它成为我的限制。很多人在面临跨考时,往往会出现原专业与跨考专业学习内容割裂,从而产生焦虑害怕的心理,但换个角度想,跨专业背景也许会成为我的优势。考研的道路充满坎坷与艰辛,跨考更是难上难,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动力支撑自己坚持到最后。所以,无论考研、考公、考国网或者直接就业等,下定决心后就带着这份信念坚定不移地朝着目标努力。
勤勉不懈,跬步千里
备考的路上是孤独的、无力的、疲惫的,前路困难重重,在跨考的征途上,我仿佛是一叶孤舟,面对着波涛汹涌的学术海洋,我感到自己无比渺小,而最大的困难就是知识体系的差异,教育学涉及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史等多个方面的知识,而我对这些领域几乎一无所知。同时,由于需要同时完成电气的学业和准备教育学的考试,在工科与文科之间来回切换,我面临了巨大的时间管理挑战。面对接踵而至的困难和挑战,我所能做的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持续推进学习进度:
第一,制定详细的备考学习计划。这个计划最好按照年、月、日去细分自己所要完成的任务,制定周目标、月目标,“按部就班”地推进学习进度。细致的计划能帮助我们量化时间,也能方便复盘每天所学的知识,当然,在任务上“打勾”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是我们学习进步的具象化体现。
第二,保持良好的心态与健康的作息。考研堪比“马拉松”,要保证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身体状态是稳定的、健康的,进而使我们在学习状态中发挥较好的水平。进入紧张自律的学习状态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学会给自己一点时间,备考过程不要过度关注他人坐在图书馆的时长,最应该努力延长的是自身的有效学习时间。按照备考计划表进行规律的学习和作息,能有效避免他人对自己的影响,这个时候你会更关注自身的学习进度,从中产生获得感。当然,如果有一天身体给你发出信号,进行适当的休息也不要过于焦虑,第二天调整心态重新出发就好了,只要保持持续有效学习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方法为翼,高效翱翔
作为一名跨考生,盲目埋头苦干是行不通的,当然其他的学习也是同样的,做任何事情都讲究科学高效的方法:
第一,建立跨学科的视角。知识是死的,人的思维是活的,在大量的背诵任务下,我没有选择死记硬背的方法,而是尝试将工科的逻辑思维和分析方法应用到教育学的背诵中,这帮助我更快地理解和掌握教育学的知识。
第二,善用思维导图。无论是针对教育学知识,还是其他考公、考研政治等需要进行背诵的科目,我们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将其转化成思维导图,这可以帮助我们将大量的内容按照大脑的记忆思维分层次地铺展开来,当我们做题时,就可以通过回想特定框架的关键词快速回忆知识点。
第三,善于沟通交流。在备考中,我会碰到一些跟我一样备考相同内容的人,在闲暇之余我积极与他们交流,从中汲取好的方法和经验。当然,有时候在交流中看似不经意的“吐槽”,其实对我们的身心也是一种放松,但要特别注意平衡休息和学习时间,学到好的方法之后还是要尽快投入学习中。
第四,保持批判思维。也许在备考中会发现有些人执着于看课,而不去思考,在拿到题目时永远只会有“这道题我在哪见过”的想法,这就是典型的无效学习的表现。在学习中,只有不断思考才会更加深刻,我在背书的过程中就会去想这个知识点还能用在什么地方、这道题还能从哪些角度去答等。其他学科也是一样的,这道题还有没有其他做法,这个知识点还能怎么出题,不要觉得浪费时间,思考的过程同时也是回忆知识加深理解的过程。
跨考教育学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但也是一次宝贵的成长机会,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和反思,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知识水平,也增强了解决问题和应对压力的能力。希望我的经验能够激励更多有志向的同学,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追梦的路上必然充满坎坷,只要坚持不懈,总能找到克服的方法。每个人都要在特定的时期做出阶段性选择,当你明确自己的目标后,就朝着目标不断努力,不要什么都不做最后留下遗憾,希望大家都能得偿所愿!